昭通网_昭通热线网ztrxw.cn

昭通热线网广告位出租好餐具赚取积分
发表于: 2016-4-11 10:17:24 | 只看该作者 |倒序浏览

本帖最后由 昭通新闻网 于 2016-4-11 10:18 编辑


       走进全国文明村——云南昭通昭阳区永丰镇三甲村,机器轰鸣,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。打桩机、挖土机、装载机、运输车……以及数十名建设者们,忙碌穿梭在工地上。20多米宽的G356国道线,穿越三甲村核心地带,在中铁24局工人的建设下,已经有了大致的轮廓。
在一处已被拆除房屋的废墟上,遇到了一位村民大哥,他来回走动,好像在寻找什么,又不时停下,凝视着远方,好像在回忆什么。
记者走近探寻究竟。
      “辛苦了一辈子的房屋,瞬间成了废墟,再过几天,将会消失得无影无踪,我这心里简直不是滋味……原本想到是全家13口人的安身之地,修建之时用的是最结实的材料,打的是最坚实的基脚,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一天……”说到这些,这位村民大哥有些哽咽,在他被太阳烤得黝黑的脸上,表情显得有些眷念,有些无奈,但又带着些许欣慰。
原来,这位村民大哥在G356国道线建设中,拆掉了两层楼的大房子,共计两百多平方米。在三甲村首先带着家人,主动搬离老屋,支持国家交通网络建设,支持昭通“五网”建设,让国道线横穿老屋的人——就是他!
       说着,村民大哥回忆起了全村搬迁、撤离时历历在目的往事。这些往事,仿佛就在昨天……
G356国道起点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镇,终点在四川省西昌市,途经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贵州、云南、四川6省。在昭通市昭阳区段起于守望乡烟堆山,途经守望、凤凰、永丰、苏家院4个乡(镇)、办事处,其中,永丰镇三甲村境内有2.1公里,涉及16户人家,67位村民。按计划,拆迁要在2016年3月中旬完成,在半个月的时间里,如何拆除?如何稳定村民情绪?如何进行妥善安置等等的问题是三甲村两委最大的顾虑和困难,也是全村有史以来的一次非常挑战。
      当拆迁的消息不胫而走,传入三甲村时,对这16户拆迁的村民意外非常。三甲村在2011年就被评为全国响当当的文明村,是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,好些房屋都是新修建起来,甚至是刚入住不久的新居。然而,村民正在享受乔迁喜悦时,便接到一声令下,时限内搬迁、撤离……村民心里的滋味难以言表。
在村两委组织召开的第一次搬迁动员会上,村民齐聚一堂,他们没有言语,抱团痛哭,希望在绝望中能有奇迹发生。他们从当晚20点,一直哭到第二天天明。村委会择日又召开了第二次动员会议,在村两委将心比心的协调、解说下,16户人家调整了心态,接受拆迁、搬离老屋的现实,并表示一定要支持国家的交通建设,支持昭通的“五网”建设,为更好的明天尽微薄之力。
2016年春节前,全村实施了搬迁计划,计划在2月28日前,全部撤离老屋。
      腊月的昭通,天气异常寒冷,室外气温达到零下8摄氏度,大雪封山,道路结冰,交通阻断。提前搬迁的村民用塑料布搭起窝棚,他们与寒风暴雪作战,与衣食饭碗作战,与交通出行作战,与忐忑的心情作战……他们主动抱柴为村两委的工作人员以及施工方工人烧火取暖,嘴里还连连说道:“天气这么寒冷,你们就不要来了,我们一定会做好搬迁、撤离的事情,不会为难村委会以及施工方的,你们都回去吧!”
      三甲村村支书黄训奎被这无数次的场景感动着,他没有对记者表达太多的言语:“就是村民的这些一举一动,一言一行,让我们村委会及我个人咋个帮助老百姓都是应该的、值得的……希望媒体帮助呼吁,让更多的人来关心、帮扶我们三甲的村民渡过难关!”在采访中,黄训奎无数次的用双手撑着因劳累致病几乎直不起来的腰,一遍又一遍地给我们说这样一句话。
给我们讲述拆迁故事的村民大哥叫孙继学,是村里监督委员会委员、调解委员会主任。曾经当了20年的老社长。“如果我都不带头搬迁,支持昭通‘五网’建设的话,这次三甲村搬迁工作就难以开展、稳定,我不仅要支持村委会工作,还一定要支持国家的建设。家没有了,我还可以再建,但三甲村基础设施还薄弱,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迫在眉睫,现在迎来了国道经过家门,千载难逢的机遇,我们不能等待,不能推诿,更不能阻拦,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,吃点亏、舍小家、为大家,是值得的,我不后悔!”
      孙继学搬离老屋后,住进了简易的葡萄园,带领全村16户村民顺利搬出征地线以外,持续安顿好每户村民的生产、生活。采访中,他道出了一个现在最让他和支书黄训奎棘手的问题,那就是搬离了老屋,还没有找到合适宅基地的张心伟、刘开成两家人。他与支书一道,一直在协调,一直在想办法,希望能尽快安顿好房屋基地的问题。
三甲村两委人员一边稳定村民情绪,一边帮助每户村民抓好生产,种下玉米,播撒秧苗,并赶在雨季来临前,兴建起房屋的主体结构。对有技术的青壮年,鼓励外出务工,挣钱补贴家用;对修建房屋困难的村民,呼吁相关部门能够给予小额贴息贷款什么的,帮扶完成修建。
      在一片机械的轰鸣声中,记者离开了三甲村。村口,那座写有“三甲村”的汉阙巍然屹立,与旁边景观石上的“全国文明村”字样交相辉映。寒冬早已过去,春天已经来临。相信,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三甲人,一定会以饱满的激情、勤劳的双手,建设更加美丽、富裕、和谐、文明的村庄。




上一篇:有一群人,是上海楼市新政后最尴尬的存在
下一篇:7平米蜗居
跳转到指定楼层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易信易信
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昭通热线网商务合作QQ

625134853 QQ群169427445

昭通装修建材网官方微信

扫描二维码,免费发布装修建材信息

昭通人才招聘网官网

发布招聘信息就上昭通人才招聘网 交流群QQ :115912447

展开

手机版|小黑屋|公司简介|  滇ICP备15005425号-1 js??

GMT+8, 2024-5-9 00:21 Powered by 昭通热线网 X3.2

昭通网_昭通热线网ztrxw.cn © 2011-2018 昭通网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