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通网_昭通热线网ztrxw.cn

昭通热线网广告位出租好餐具赚取积分

查看: 1284 | 回复: 0

丽香园
发表于: 2015-8-22 11:04:35 | 只看该作者 |倒序浏览

海东镇位于昭通市东部,洱海东岸,东与宾川县交界,南与本市凤仪镇接壤,西临洱海与昭通镇隔海相望,北和挖色镇山水相连。
中文名称
昭通市海东镇
行政区类别

地理位置
昭通市东部
面    积
128 平方公里
海东镇概况 镇境东西横距17.5 公里,南北相距17.3 公里,总面积128 平方公里。镇党政机关设向阳街,南距昭通州、市府驻地下关陆路18 公里,水路12 公里。 海东地处横断山脉南端,哀牢山北绿,属云贵高原西侧洱海东岸山地峡谷洪积区。境内主要为喀斯特地貌,以及与之相间的谷地坝区和海岸地貌。地形特点是东高西低,三山夹一谷,呈“凹”字形分布,山多平坝少。高原断陷淡水湖洱海派生出海东三个断裂,出现向阳、南村、下和三个浅水湾形成自东向西微倾的三个小平坝,每个平坝有一条主河道注入洱海,沿湖海岸线共达22 公里。土壤,山头和山麓一带主要是石灰土、红壤土、白砂土、棕壤土、黄棕壤土;峡谷和海湾平坝地区,则分布着淹育型、猪育型、潜育型等水稻土。境内最高峰大黑山,海拔2626 米。平坝地区海拔为1975 米至2000 米。年平均气温15.4 °c ,年降水量565 毫米,无霜期305 天,属亚热带半干旱气候,具有山地高原温凉气候特点,东无严寒,夏无酷暑。 海东历史悠久,4000 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。1986 年3 月,昭通州文管所在金梭岛中部西海湾考古试掘,发现古窑址烟道、灰烬等遗址,出土双面刃石斧,山字格青铜短剑、山水鸟铜杖头饰等文物10 余件,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唐代的古文化遗址。2003 年冬至翌年春,云南考古队在银梭岛出土贝壳、螺壳、石网坠、石纺轮、石剑、青铜鱼钩、青铜残片、陶片,一只陶制小船模型和一块铜矿石等。遗址中还发现房屋柱子的柱洞,人类行走的踩踏面及烧灰遗迹。专家们考证,早在4000 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海东的台地、岛屿有人类居住,并已进入定居生活,能够从事农耕、捕鱼、狩猎、纺织等劳作,开创了洱海东岸文明的先河。西汉元封二年(公元109 年),汉武帝开发西南边疆,在滇王故土置益州郡,下辖24 县,洱海区域为叶榆县。南诏、昭通国时期,海东隶太和城。元至明初,海东属太和县。明弘治七年(1494 年)置宾川州,海东从太和县划归宾川。清雍正五年(1727 年),分置海东里、曩村里。清光绪十八年(1892 年),分置海东耆、海南耆。民国二十九年(1940 年),,设宾川县文龙乡。人民政权建立初期,分设向阳、文武、南村、上和4 个小乡。1954 年至1955 年4 个小乡先后划归凤仪县辖区,1965 年成立凤仪县海东乡。1958 年建立海东人民公社,后并入凤仪大公社设管理区,体制几经调整变更之后,1964 年成立昭通县海东人民公社。1984 年4 月成立昭通市海东区,1987 年10 月改为海东乡。2001 年10 月撤乡建镇,下辖向阳、文武、名庄、文笔、金梭岛、南村、上登、上和共8 个村民委员会,31 个自然村,59 个村民小组。全镇5760 户,22844 人,其中女性12832 人,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79 人。境内有白、汉、彝、回、藏、哈尼等民族,白族人口占总人口98.7% 以上。 人文地理 海东白族人民具有勤劳勇敢、好学上进的精神和光荣的革命传统,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一批推动社会前进的杰出人物和英雄模范。公元8 世纪向阳村龟山渔民之子董伽罗尤,从小刻苦攻书,聪慧过人,长到15 岁时便满腹诗书,文韬武略,南诏王阁罗凤获悉后立即召进宫中,拜为国师。董伽罗尤辅佐南诏以文治国,广纳贤良,将王室贵族子孙送往四川成都读书,并推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,减轻赋税等良策,促使南诏迅猛崛起。在天宝战争中董伽罗尤神机妙算,出奇制胜,全歼李宓20 万水陆大军,保卫了南诏江山。明万历癸酉科(1573 年)进士李嘉言,字忠斋,名庄村白族人,任本省建昌府新城县尹。名庄村白族人李根长,字怀瑾,号仙柯,获清乾隆癸卯科(1783 年)武举,已酉科(1789 年)进士殿试第十七名,饮点“御前侍卫”。李根长任御前侍卫期间多次奉檄征战,屡立战功,后于征讨湖北教匪中血洒沙场,乾隆辛亥年(1791 年)故居建了“御前侍卫府”旌表牌坊门(今尚存)。为了人民共和国的诞生,李培武等一批热血青年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同国民党反动派的军警宪特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,迎来了洱海的黎明。在抗美援朝战斗中,海东有17 名青年参加志愿军赴朝参战,班长赵朝标和杨国祥二人在前线英勇献身。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中,厂大干部群众流血流汗,艰苦奋斗,努力拼搏,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,使海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向阳村人李映德,勤奋好学,工作积极苦干,1993 年至2001 年任中共昭通州委副书记、州长期间,为昭通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。2001 年7 月,李映德调任云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、党组副书记(正厅级),2003 年1 月调任云南省水利厅厅长、党组书记,又为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显著成绩。 金梭岛是洱海第一大岛,也是典型的渔村;此岛四面临海,风光旖旎,历史上是南诏国国王的避暑行宫;岛上的玉龙宫溶洞景致千奇百怪;渔民热情好客、能歌善舞。飞檐斗拱、翅角凌空的天镜阁气势雄伟,矗立于三面临海的罗荃半岛,隔海与崇圣寺三塔遥相呼应;周围有传说《望夫云》中的“罗荃寺”和“石骡子”;码头的绝壁上刻有历代文人的诗文;曾被评为国家AA 级景区。
海东镇概况
镇境东西横距17.5 公里,南北相距17.3 公里,总面积128 平方公里。镇党政机关设向阳街,南距昭通州、市府驻地下关陆路18 公里,水路12 公里。
海东地处横断山脉南端,哀牢山北绿,属云贵高原西侧洱海东岸山地峡谷洪积区。境内主要为喀斯特地貌,以及与之相间的谷地坝区和海岸地貌。地形特点是东高西低,三山夹一谷,呈“凹”字形分布,山多平坝少。高原断陷淡水湖洱海派生出海东三个断裂,出现向阳、南村、下和三个浅水湾形成自东向西微倾的三个小平坝,每个平坝有一条主河道注入洱海,沿湖海岸线共达22 公里。土壤,山头和山麓一带主要是石灰土、红壤土、白砂土、棕壤土、黄棕壤土;峡谷和海湾平坝地区,则分布着淹育型、猪育型、潜育型等水稻土。境内最高峰大黑山,海拔2626 米。平坝地区海拔为1975 米至2000 米。年平均气温15.4 °c ,年降水量565 毫米,无霜期305 天,属亚热带半干旱气候,具有山地高原温凉气候特点,东无严寒,夏无酷暑。
海东历史悠久,4000 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。1986 年3 月,昭通州文管所在金梭岛中部西海湾考古试掘,发现古窑址烟道、灰烬等遗址,出土双面刃石斧,山字格青铜短剑、山水鸟铜杖头饰等文物10 余件,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唐代的古文化遗址。2003 年冬至翌年春,云南考古队在银梭岛出土贝壳、螺壳、石网坠、石纺轮、石剑、青铜鱼钩、青铜残片、陶片,一只陶制小船模型和一块铜矿石等。遗址中还发现房屋柱子的柱洞,人类行走的踩踏面及烧灰遗迹。专家们考证,早在4000 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海东的台地、岛屿有人类居住,并已进入定居生活,能够从事农耕、捕鱼、狩猎、纺织等劳作,开创了洱海东岸文明的先河。西汉元封二年(公元109 年),汉武帝开发西南边疆,在滇王故土置益州郡,下辖24 县,洱海区域为叶榆县。南诏、昭通国时期,海东隶太和城。元至明初,海东属太和县。明弘治七年(1494 年)置宾川州,海东从太和县划归宾川。清雍正五年(1727 年),分置海东里、曩村里。清光绪十八年(1892 年),分置海东耆、海南耆。民国二十九年(1940 年),,设宾川县文龙乡。人民政权建立初期,分设向阳、文武、南村、上和4 个小乡。1954 年至1955 年4 个小乡先后划归凤仪县辖区,1965 年成立凤仪县海东乡。1958 年建立海东人民公社,后并入凤仪大公社设管理区,体制几经调整变更之后,1964 年成立昭通县海东人民公社。1984 年4 月成立昭通市海东区,1987 年10 月改为海东乡。2001 年10 月撤乡建镇,下辖向阳、文武、名庄、文笔、金梭岛、南村、上登、上和共8 个村民委员会,31 个自然村,59 个村民小组。全镇5760 户,22844 人,其中女性12832 人,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79 人。境内有白、汉、彝、回、藏、哈尼等民族,白族人口占总人口98.7% 以上。
人文地理
海东白族人民具有勤劳勇敢、好学上进的精神和光荣的革命传统,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一批推动社会前进的杰出人物和英雄模范。公元8 世纪向阳村龟山渔民之子董伽罗尤,从小刻苦攻书,聪慧过人,长到15 岁时便满腹诗书,文韬武略,南诏王阁罗凤获悉后立即召进宫中,拜为国师。董伽罗尤辅佐南诏以文治国,广纳贤良,将王室贵族子孙送往四川成都读书,并推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,减轻赋税等良策,促使南诏迅猛崛起。在天宝战争中董伽罗尤神机妙算,出奇制胜,全歼李宓20 万水陆大军,保卫了南诏江山。明万历癸酉科(1573 年)进士李嘉言,字忠斋,名庄村白族人,任本省建昌府新城县尹。名庄村白族人李根长,字怀瑾,号仙柯,获清乾隆癸卯科(1783 年)武举,已酉科(1789 年)进士殿试第十七名,饮点“御前侍卫”。李根长任御前侍卫期间多次奉檄征战,屡立战功,后于征讨湖北教匪中血洒沙场,乾隆辛亥年(1791 年)故居建了“御前侍卫府”旌表牌坊门(今尚存)。为了人民共和国的诞生,李培武等一批热血青年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同国民党反动派的军警宪特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,迎来了洱海的黎明。在抗美援朝战斗中,海东有17 名青年参加志愿军赴朝参战,班长赵朝标和杨国祥二人在前线英勇献身。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中,厂大干部群众流血流汗,艰苦奋斗,努力拼搏,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,使海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向阳村人李映德,勤奋好学,工作积极苦干,1993 年至2001 年任中共昭通州委副书记、州长期间,为昭通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。2001 年7 月,李映德调任云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、党组副书记(正厅级),2003 年1 月调任云南省水利厅厅长、党组书记,又为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显著成绩。
金梭岛是洱海第一大岛,也是典型的渔村;此岛四面临海,风光旖旎,历史上是南诏国国王的避暑行宫;岛上的玉龙宫溶洞景致千奇百怪;渔民热情好客、能歌善舞。飞檐斗拱、翅角凌空的天镜阁气势雄伟,矗立于三面临海的罗荃半岛,隔海与崇圣寺三塔遥相呼应;周围有传说《望夫云》中的“罗荃寺”和“石骡子”;码头的绝壁上刻有历代文人的诗文;曾被评为国家AA 级景区。



上一篇:昭通酸辣鱼
下一篇:昭通生皮生肉
跳转到指定楼层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易信易信
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昭通热线网商务合作QQ

625134853 QQ群169427445

昭通装修建材网官方微信

扫描二维码,免费发布装修建材信息

昭通人才招聘网官网

发布招聘信息就上昭通人才招聘网 交流群QQ :115912447

展开

手机版|小黑屋|公司简介|  滇ICP备15005425号-1 js??

GMT+8, 2024-6-16 05:12 Powered by 昭通热线网 X3.2

昭通网_昭通热线网ztrxw.cn © 2011-2018 昭通网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