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通网_昭通热线网ztrxw.cn

昭通热线网广告位出租好餐具赚取积分

查看: 686 | 回复: 0

微昭通
发表于: 2017-8-1 22:21:28 | 只看该作者 |只看大图 |倒序浏览


在我还很年轻的时候,也就大概20岁冒头的时候,虽然我不太喜欢交际,但我还是可以轻易地交到很多朋友。
我记得那还是2000年前后的时候吧,论坛很流行,很多人都泡论坛,我自然也不例外。因为长期泡过兰州和新乡两个地方性论坛,所以这两个论坛上认识我的人就比较多。有一次,我去新乡,那个论坛上几乎一半的网友都出动了,为我接风。我去兰州,“盛况”更是不输新乡,甘肃几个知名的作家都去接风。我在那次聚会中认识的几位朋友,友谊一直持续到了现在。
十多年后,我已中年,虽然也长期沉浸在豆瓣上写东西,粉丝比那时候多几百倍,达到一两万,但我似乎再也不曾有过当年那样的激情去参加聚会,更加不曾再有过如当年那样深入交往的朋友。理论上,长期读我文字的人,或者我长期关注的人,我们应该比论坛那个年代,互相了解的更加深入,更容易发现志趣相投的部分,但实情是我再也没有交到过那时候交到过的那样的朋友。
当然,也不是说,在豆瓣上,或者微博上,一个自己欣赏的人也没有。实际上,恰恰相反,有很多我欣赏的人,欣赏程度远超我当年在论坛上遇到的那些人。但我尝试过与他们互动,交流,可是,却怎么也变不成十几年前聚会时能变成的那种朋友。
也许我的交友故事并非罕见。我与周围那些三四十岁,与我现在年龄差不多的人交流,他们似乎也与我一样,虽然在工作中,比如与孩子家长的相处中,与车友、驴友的交往中,结识的了很多的人,但真正能进入自己生活的,那种真正亲密的朋友——那类如我们在大学里交的朋友,或者早年论坛上相聚交的朋友,也就是你在工作之余,或者有烦恼时会打电话求助的朋友——却越来越少。
确实,当人们步入中年,年轻时那种探索式的生活、每天如同约会一般的日子便渐渐远去。紧追而来的是各类日程,生活的重点也发生改变,人们对朋友变得越来越挑剔。尤其是那种可以坦诚相对,不设防的朋友,就会越来越少,以至于再也交不到。
虽然有些人也宣称,自己善于经营人脉,善于在各种环境和条件下交朋友。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,无论交多少朋友,此“朋友”已经非彼朋友了。我们不得不承认:三十之后,能交上二十岁时那样永远的好朋友的机会,就像十几岁或者二十出头的年龄一样,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。现在,能交到的大都是些“社交性”朋友,也就是“算是朋友吧”的那种比较多。
话虽然这么说,但朋友却真的不能不交。说真的,无论任何时候,我们其实还是需要像年轻时那样交友,也还是需要年轻时交的那种朋友。朋友,很多时候,像酒,得储藏起来,你不需要时时拿出来炫耀,但当你的人生遇到各种磕碰,或者重大事件时,例如搬迁、事业上受到打击、离婚等等的问题时,才会意识到,有个可以真实相对,不怕袒露出自己伤痛乃至丑陋一面的朋友,是多么的重要。
前几天,有位我在十多年前认识的网友移居英国了。初到英国,他似乎比较寂寞,能想起来聊天的,还是这些当年泡论坛的朋友。那时候他已经是论坛上的“大家”了,而我初混论坛,随手起的网名叫“小迷糊”。08年,经济不景气时,我偶尔在论坛上说公司可能会裁员,他就非常焦急地询问我的情况。我说没事,他仍不放心,委托另外一位他交好,我也交好的朋友再次确认。虽然我后来起了新的网名叫古尔浪洼了,但他一直固执地叫我“小迷糊”。去英国后,他说,他发现自己在微博上有800多个朋友,在微信上有200多个朋友,但还是不知道向谁诉说自己的寂寞。他说:“我回想自己人生中交到朋友的各个阶段,大部分的朋友绝对还是在上高中、大学和干第一份工作时交到的。其次,就是刚刚上论坛时交到的。”
我还有另外一个朋友,与上一位朋友的做法和想法想反。我们也是相识于十多年前,那时候我刚参加工作,他也刚参加工作,我们曾住一个宿舍的上下铺,我们曾在同一个部门工作超过三年,同一家公司超过五年。后来我们虽然在不同的公司工作,但一直保持良好的沟通。前年,他去一家公司任总经理了,因为忙,我打电话他很少接,于是我就渐渐打电话少了。前一段时间,我有个货在他顺道的地方,于是委托同是他朋友,也是我朋友的另外一位朋友带一下,正好他们两人同路,我们共同的朋友那天没有开车,于是就跟他说,希望他顺道带一下,结果他拒绝了。后来还遇到个顺路捎人的事情,他也拒绝了。虽然他说的非常委婉,但我完全理解他是什么意思。我知道,也非常理解,他是总经理,现在让他带货,或者顺路捎人,是不太方便和有面子的事。虽然理解归理解,但是,你总会感觉,滋味不太那么好受。有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,人们在进入中年后会减少交结新朋友,但与已有的朋友联系会更紧密。但我却与他渐渐疏远了。现在,出差经过他附近,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,绕道去他那里聊天了。是我小气吗?好像也不完全是。
我知道,人到了三十以后,职位做到一定的程度后,在乎的事情会变多,羁绊的条件也会变多,不再像二十岁时那样,想得简单,处理的也简单,相对容易认同,也容易接纳。
据说,交友要满足三个条件:1)相似性,即所谓经历相似,性格相投是也;2)重复的未经事先计划的交流;3)让人感到放松吐露心声的情境。这些条件,越年轻,越简单的年代,就越容易具备。比如,高中时代;比如,大学时代;比如,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。这些阶段,大家拥有的东西不多,经历不复杂,所以很容易沟通,很容易交好。然后,随着年龄的增加,工作阅历的丰富,相处环境的复杂,越年长,相似性就越少,能交好的共同条件和因素,就变得越少。
职场上,因为人事变动,相似性很难保持。我记得在几年前,我在一家公司上班时,可以与制造部、设备部的经理经常在下班后,一起出去喝茶,吃宵夜。那时候,我熟知他们的爱好和口味,他们也熟知我喜欢在工作之余写写东西。所以,每次出去的时候,我都可以点上他们爱吃的食物,他们常常买几本我喜欢的书送我。
但是,后来,我升职做他们的上司之后,他们就开始渐渐地疏离我了。虽然下班后,我们偶尔也一起去吃个宵夜,但却已没有了那种酣畅淋漓胡侃乱聊的投机。
职场上竞争和上下级关系,让我们渐渐开始学会隐藏自己的脆弱面和癖好。特别是曾经的同事,有的当了上司,有的任然在原地踏步,没有太多进步的时候,隔阂和有意的防护,就渐渐变得多起来。此时,再像以前一样交往,开始变得越来越难起来。如果不调整,曾经似乎自然而然发生的友谊,随着时间的推移,竟然渐渐让人产生一种交易的感觉。有时候,你甚至很难分辨清楚,什么时候社交应该结束,真正的友谊开始。
除了以上,职业背景和收入的不同也会让情况变得复杂。比如,一个职业经理人与一个老板交朋友就变得复杂很多。我记得我还在前一家公司做总经理的时候,有一位企业家因为读过我的书,很是欣赏,多次电话相邀。有一次,我出差到深圳,他执意要派司机去接我,说交个朋友。结果,他的司机接我去的不是他的公司,也不是要入住的酒店,而是一家行业协会的招待晚宴。我不在受邀之列,理应不该参加。但他说,他坐的桌上有人没来,我“可以做”。我坐在那里,整桌的人都不认识,非常尴尬,而他却忙着一桌桌敬酒。当他敬完酒回来的时候,问我的话题却是“年薪多少?一年多少收入?”之类。面对一个身价几亿的老板,回答挣多少,都会让人难堪。而我又不想打听他公司的营业额、利润之类的事,所以很快我们就没有了共同话题可聊,气氛相当的尴尬。
实际上,外部因素不只是唯一的交友障碍。过了30岁,人们经历了交友心态的内心转变,自我发现让位于自知之明,因此对择友也就变得更加挑剔。没错,年轻的时候,不管是在烧烤摊,还是酒吧,有投缘的人,我都愿意与他喝上一杯。但现在的标准提高了。我不可能与一个才见面的人坐在麦当劳里聊天,也不能一厢情愿地把他拉到五星级酒店去。没有了这种交流的环境和条件,也就少了很多投缘机会。这不是我过于吹毛求疵,而是,不管选择在麦当劳,还是五星级酒店,你都得尊重对方。问题是,有时候,你弄不清,是在哪里与他聊天,他才觉得舒服,并觉得你是在尊重他。
我的微信公众号:xllx01,欢迎订阅!

文章来源:今日头条(发布内容请上昭通热线网www.ztrxw.cn)



上一篇:交友必备!史上最强表情包来袭,原来葛优才是“网红界”鼻祖
下一篇:没事?没事来看相亲直播吧!
跳转到指定楼层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易信易信
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昭通热线网商务合作QQ

625134853 QQ群169427445

昭通装修建材网官方微信

扫描二维码,免费发布装修建材信息

昭通人才招聘网官网

发布招聘信息就上昭通人才招聘网 交流群QQ :115912447

展开

手机版|小黑屋|公司简介|  滇ICP备15005425号-1 js??

GMT+8, 2024-6-14 05:43 Powered by 昭通热线网 X3.2

昭通网_昭通热线网ztrxw.cn © 2011-2018 昭通网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