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通网_昭通热线网ztrxw.cn

昭通热线网广告位出租好餐具赚取积分
昭通在线网
发表于: 2016-9-7 17:42:50 | 只看该作者 |倒序浏览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
这是最好的时代:

26岁的CEO迎娶维密超模,平胸姑娘录制搞笑视频一年单个广告拍卖2200万,北大毕业卖米粉和总理握手,庄辰超说创办去哪儿网至少创造了1000个财务自由的家庭……

这是“站在风口上,猪也能飞起来”的时代。

这是最坏的时代:

《95后美女创业者跌落神坛》,《揭穿霸道总裁真面目:三本毕业,公司月收入最高5.5K》,《2016年才过了一半,创业公司都死的差不多了》,《降薪去了创业公司的工程师血泪控诉:期权是人类史上最大的骗局》

这是“骗子太多,傻子不够用了”的时代。

每天,各式各样的商业神话在各大100000+的演绎下铺天盖地而来,你无处可逃,心中充满了不安和焦躁:

上一秒仰望着那些如此年轻的时代骄子,相信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真的到来;下一秒俯视着各路90后CEO被扒皮戳穿,跌落神坛,心中感叹这个浮躁的时代,还是老子清醒理智早已看穿。

于是,看行业发展趋势去留无意,望资本市场动向宠辱不惊,你终于想清楚了,创业如投胎,主要还是看命。

运气的迷思

我的商业启蒙老师雕爷传授过给我不少生意上的真谛,其中最重要的一课的大致意思却是:做生意,多多少少还是要信命的。

我对此深以为然,尤其在互联网行业:

2011年的团购,2012年的垂直电商,2013年的网红餐饮,2014年的O2O,2015年的B2B,2016年的直播……大多数新模式的窗口期只有18个月,如果没有踩在正确的时间点上,任凭你水平再高,也很难成大事。

也许很多人和我当年一样,对自己的才华横溢深信不疑,只是运气未到。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,雕爷的运气,和我的运气,是一回事吗?

即使是资本寒冬下的北京,你走进中关村、国贸、望京哪怕昌平任何一家咖啡厅,坐上半个小时,还是会惶恐地发现,如果身边那些人说的事情都是真的,这个咖啡厅里的人身价总和依然超越了北京的GDP。

他们还在聊创业呢,只不过今年的创业不是O2O了,是消费升级,是内容付费,是全民直播;创业是融资千万,估值过亿,新三板挂牌。

唯独没有人提,创业不过就是做生意,而做生意,是一门手艺。这个时代,每一个优秀的生意人,都是优秀的手艺人。

创业是一门手艺

创业就是做生意,做生意是一门手艺。如果你身边的绝大多数人尚不这么认为,那就意味着这条路上依然充满了机会。

我自己本科是商学院毕业的,四年半修满了三个专业。但每当有要出国的小朋友和家长问我应该如何选择专业的时候,我给他们的建议都是,千万别读商学院。

原因很简单,能问出这个问题的人,基本上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的。

但同样是不喜欢,如果你学的是计算机,只要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,完成教授布置的任务,然后顺利毕业,多多少少还是被迫掌握了一定可以量化的专业技能的。如果用同样的方式去学市场营销或者工商管理,你基本上是什么都不会。

商业是一门需要反复琢磨和不断实践的手艺,充满了不确定性并难以量化。对于任何不容易量化的能力,唯有超出平均水平很多,才能被人感知到。

开一家蛋糕店,需要多少手艺

无论多么听上去多么宏大的商业思维,最终落地到实际的项目,其实都是极其具体的事情。而任何事情一旦具体起来,就是真实手艺的赤裸裸展露。

哪怕只是开一家20平米的蛋糕店,它依然涉及到店面选址、品牌定位、包装策划、设计装修、产品研发迭代、供应链管理、员工培训激励、营销推广、线上平台管理、大客户销售等十几个环节。而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具体执行起来,都有数不清的学问。

比如店面选址这一件事情,在大餐饮集团,都是由一个团队的专业人员来完成的,店铺周边的人口密度、收入水平、人流动线、竞品分布、人均消费、商场店还是步行街、昂贵的B1地铁口还是不到饭点没人逛的餐饮层……

你最终的决策,是深入研究后的分析结果还是拍脑袋猜的,都有手艺高低的区别。

说到手艺,大多数拥有10年工作经验的人的真实技能,都是6个月的刻意练习就可以快速超越的。

在大多数现代化分工的企业中,一个人的专业技能是较难准确量化的,这并不代表人和人之间没有区别,因为在那些可以快速量化的行业中,比如竞技体育,独立设计师,大客户销售,我们都知道,从事同一工作的人,在技能上的差距是惊人的。

而绝大多数人在职场上的第一大幻觉,就是把时间的流逝当做了技能的增长。

作为拥有一个绝妙的想法就差一个程序员的小吃店老板,我知道做一个App还需要前端、后端、产品、设计、BD、运营、市场、新媒体等一系列人才,于是在半年的时间内请教了互联网圈内各种部门的上百人。

坦白的说,其中有像人人车的范秦老师一类的绝顶高手,她每讲一句话我就得拿笔记下来的;但更多的,还是对BAT的大局了如指掌,对张小龙贪嗔痴如数家珍,可落实到自己的实战成绩和具体作品时,拿不出任何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的人。他们对自身技能优秀的幻觉来自于,我做一行XX年了。

但我从小就明白,没有刻意练习的磨砺,再多的机械性重复也不能提升手艺。

公园里下象棋的老爷爷们,绝大多数都有50年以上的实战经验,没有人觉得自己水平差的,但不幸的是,棋类运动是一个可以被快速量化的技能。

所以我很清楚,一个从0开始学棋的小学生,需要多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就可以超过99%在路边摊下了一辈子棋的老棋友呢?大约6个月。

那些下了一辈子棋的公园老头,没有练过一次基本杀法,没有钻研过一套布局,甚至没有复过一次盘,怎么可能是高手。

没有刻意练习,手艺从何谈起?

创始人的手艺

你可能觉得我说了那么多,都是具体的专业能力,大佬们说啦,创始人的工作就是三样嘛,找人,找钱,定方向。马云也说啦,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根本不懂技术嘛,一样做阿里巴巴呀。

但事实上,找人,找钱,定方向,不但门门都是手艺,而且很可能还属于各种手艺中,比较难的三门。

就拿找人这件事来说,马云当年作为一个普通的英语老师,在既没有行业经验,也没有融资,更不懂产品和技术,就能在自己家里聚齐18个人来和他一起公事。

这份凝聚力和领导力,放到今天,也是百万里挑一的。毕竟,中关村创业大街上的绝大多数创业者,是连一个全职的合伙人都找不到的。

找人这门手艺之所以难,因为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考验。我近半年收到了几百封有创业想法但苦于找不到人和投资的邮件,这其中的百分之90%,单从他们写的邮件中流露出的满满戾气或全程自嗨,就能快速判断出,沟通能力和对目标用户的理解能力是有严重障碍的,根本不具备成为一个独立主导一个商业项目创始人应有的手艺。

至于想法,更是一门手艺。

创业圈流传着一句听上去很有独到见解的格言:想法本身不值钱,关键的是执行力。

可以想象,在这个95后出任CEO、天使都纷纷融资千万的时代,互联网和VC圈的老司机们见了太多太多不知天高地厚满脑子幻想的年轻人,好气又好笑,又有一点点阴暗的嫉妒和愤恨,只能简单粗暴的抛出这么一个观点。

可是,那些觉得想法不值钱的老司机们,好像都自动默认了“有想法”这件事是个门槛很低、人人都会的事情。

真的是这样吗?Snapchat的阅后即焚,Tinder的滑屏配对,Uber的人车匹配,微信的公众号推送,哪怕是如家的快捷酒店,哪一个你敢说是在他们面世之前,人人都能想到的呢?

绝大多数伟大的想法的背后,基于的是深厚的行业积累,是对于人性深刻的洞察,是反复探讨测试的实验结果,是大数据结果的综合运用,甚至比招人融资管理这些基本手艺还难,怎么可能不值钱呢。

抛开手艺去谈趋势,都是笑话

你用小米手机,穿凡客T恤,上3W咖啡听创业讲座,在家看耶鲁大学公开课,知乎果壳关注无数,36氪每日必读,马云的创业史了如指掌,张小龙的贪嗔痴如数家珍。肉夹馍只吃西少爷,约朋友得去雕爷牛腩,喜欢Kindle胜过iPad,手机里没游戏全是GTD的APP。如果上述条件都符合,那你在北京应该还在每天乘地铁。

这是我在2014年写过的一条微博,遗憾的是,很多人似乎并不明白我最初想表达什么意思。于是,我又写了一条直白一些的:

我们的生活被震耳欲聋的噪声包围,你关注热点,崇拜导师,追逐潮流,生怕错过任何新鲜事物,好像是自己成就了它们,你仰望着时代的弄潮儿,畅想着一天自己也成为其中一员。其实那些你渴望追随的事物,都只是引领时代的人希望你去追随的而已,而你,永远无法引领时代,你只是时代又一个渺小的牺牲品。

这次,果然不但没有任何抄袭,连评论和转发都寥寥无几。但其实它和第一条以说的是一模一样的意思。

互联网圈的人,时常会产生站在时代前沿的幻觉,每天关心国家政策,科技创新,指点江山,侃侃而谈,获得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。事实上,它们不但和你没什么关系,更何况不要忘了,无需付费的内容,你就是商品。

有多高手艺,做多大生意。

人工智能很好,AR/VR很热,汽车后服务也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,身边创业的朋友经常问我看好哪些领域,坦白的说,我说不清楚,因为我清楚的是,以自己现在的手艺,这些生意和我没有一点关系。

我更信奉选行业不如选对手,研究哪个行业最有前景,和研究哪个女明星最漂亮(当然这个答案你们都清楚是刘亦菲)一样没意义。你得分清楚,哪些机会只适合聊天吹牛逼,哪些机会轮得到你伸手试试。

一个普通创业者,抛开自身的手艺,去研究哪个市场最有前景,就是笑话。

希望每一个人都成为手艺人

我们现在做的这个项目,团队的人不多,有的已经是自己领域的顶尖高手,有的也许暂时还不是。但我看中大家每一个人的共同特点是,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这个领域。

互联网项目是有很大运气成分的,即使我们的综合能力还可以,毕竟这不是开个小饭馆,我并没有绝对把握它一定能成功。但是我有把握的是,在推进这个有一定难度的项目的过程中,团队中的每个人,都能把自己的手艺更精进一步,成为专家级人物。

这目标不算多高,但它们是不会自动发生的,依然需要高强度的实践,反复的试错迭代,和无数个日夜的刻意练习。

希望几年之后,大家都是自己领域一等一的高手,无论我们能一起走多远,每个人都可以很有底气的说,自己不只是有一份工作,而是有一门手艺。

把行业趋势和风口留给他们吧,商业世界多少纷扰迷离,最终还是落实到一个一个人和人之间的PK上来的。

就像《一代宗师》中说的:功夫,就两个字,一横,一竖,对的站着,错的躺下。

我习惯站着,这次也不例外。

            
        




上一篇:职场上的慢性自杀:99%的人已中招 你必须了解
下一篇:这是职场的现状吗?
跳转到指定楼层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易信易信
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昭通热线网商务合作QQ

625134853 QQ群169427445

昭通装修建材网官方微信

扫描二维码,免费发布装修建材信息

昭通人才招聘网官网

发布招聘信息就上昭通人才招聘网 交流群QQ :115912447

展开

手机版|小黑屋|公司简介|  滇ICP备15005425号-1 js??

GMT+8, 2024-6-1 23:09 Powered by 昭通热线网 X3.2

昭通网_昭通热线网ztrxw.cn © 2011-2018 昭通网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